林麝養殖
林麝養殖
林麝“害眼”是怎么回事?
害眼林麝害眼,是一種傳染病,叫做傳染性結膜炎,先上圖:
概念
林麝傳染性結膜炎是由多種病原微生物引起林麝眼結膜炎癥的一種傳染病,臨床上以眼結膜充血、腫脹、分泌物增多為特征。眼結膜,是覆蓋在上下眼瞼(俗稱眼皮)內側和眼球前部的一層透明薄膜。病原引起林麝傳染性結膜炎的病原微生物有很多種,包括多種病毒、細菌及衣原體等,其中以病毒性最多見,危害最大。傳染源患病林麝的眼分泌物含有大量病原,是最主要的傳染源;康復后的林麝三個月內是帶毒體,也會將該病傳染給健康林麝。傳播方式傳播方式為直接接觸傳播或間接接觸傳播。具體可表現為一側眼發病,再傳染至另一側眼;同圈林麝先后發病或同時發病。流行特點多發于夏季,少發于冬春季。成年林麝易發病毒感染,育成麝即哺乳麝易發細菌和衣原體感染。多發于圈舍衛生不良、潮濕的麝場。癥狀眼結膜充血、腫脹、分泌物增多,常有膿性分泌物大量產生并干結后,粘住上下眼瞼,使眼睛不能睜開,以致林麝反應稍有遲鈍并伴有步態不穩。精神狀態稍有萎靡,喜臥,食欲、反芻、大小便基本正常。
不論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和衣原體感染,傳染性結膜炎都呈良性經過,病死率幾乎為零,小于5%的病例會繼發角膜炎,約1%的病例會出現角膜渾濁、壞死,以致患眼失明。鑒別夏季以病毒感染為主,約占發病病例的70%,病程20天左右,同場林麝發病率30%以上,發病呈逐步蔓延性,長達一月以上的時間中,會出現有林麝已康復,同時有林麝剛發病的情況。冬春季以細菌和衣原體感染為主,約占發病病例的30%,病程7天左右,多為散發或同圈林麝發病。林麝發生面部皮下膿腫時,可能出現膿汁蔓延至結膜,膿汁從結膜下方溢出,造成結膜炎的假象,此種情況只發生于一側眼部,另一側眼部正常。需檢查具體化膿病灶位置,及時處理。
中毒、過敏、藥物以及外界機械刺激,也可能造成結膜紅腫,應及時去除病因,對癥治療。治療因林麝天性膽小,應激反應強烈,捕捉時易受機械性損傷,而該病的本身呈良性經過,故治療原則為自愈為主,人工治療為輔;內服藥物為主,患眼清理為輔。①龍膽瀉肝散,一次5-10g,拌料內服,一日兩次,連用一周。②生理鹽水適量,紗布適量,患眼清理。再滴入阿昔洛韋滴眼液(抗病毒)或氧氟沙星滴眼液(消炎)。(只在上下上下眼瞼粘連時應用)
預防患病林麝就地(原來圈舍)隔離,避免與其他圈舍混用料盆、水盆以及清潔用具。改善圈舍環境,保持圈舍干燥,加強衛生和消毒工作,每日消毒一次,連續消毒10天。